环境工程

1. 专业定位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围绕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全球视角立足于高度产业化的珠江三角洲特殊地理与环境,面向世界环境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发展需求,深化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优化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着重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培养特色,强调“扎好马步”,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聚焦培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良好的综合素养,能够引领未来的综合性、全面性人才。

 

2. 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聚焦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卓越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培养具有系统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及运营、科研开发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环境工程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需要,能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创新学术型及管理型领袖人才。

 

3. 培养规格

 

      环境工程专业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体毕业要求包括:1)爱国守法,思想过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人文社会素养;2)按要求修完毕业总学分(160学分左右)及实践教学环节;3)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掌握国内外文献检索、阅读及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全面掌握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环境工程设计及运营、科研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4. 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总体情况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贯彻中山大学大类培养精神,大一按照大类培养要求设置课程,着重夯实学生的工科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大类基础课等3个类别。大二专业分流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原则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等4个类别。其中,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实践课为专业必修课:

      1) 大类基础课:旨在通过宽口径教育使学生全面具备理科大学生的各方面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包括高等数学(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工)、大学物理实验(工)、大学化学(二)、大学化学实验(二)、环境学导论等课程,全部安排在1-2学期。

      2) 专业基础课:立足于环境工程专业最基本、原理性的知识体系,并考虑到与大类基础课的有效衔接,旨在为专业核心课程的修读夯实基础,包括:实验室安全与仪器操作规范、环境化学、编程基础与环境应用、环境化工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学术写作与规范等7门课程,安排在第3-5学期。

      3) 专业核心课:全面覆盖环境工程专业涉及领域,具有专业“脸谱”特征,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实验等8门课程,安排在第4-6学期。

      4) 专业实践课:旨在使学生受到充分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训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能力,集中设置的专业实践课包括:环境工程设计及实践、环境工程调试及运营管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环境工程CAD、环境工程仿真与控制、卓越工程师创新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8门课程,安排在第3-8学期。

      专业选修课侧重专业知识体系的交叉跨度,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和研究特色,为学生自主参与科研项目及校外实习等活动提供知识基础。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为创新学术型模块和卓越工程型模块;同时,打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体系壁垒,设置有本研贯通课及荣誉课程模块。总共设置有30门专业选修课(共计61.5学分),分布在第3-7学期,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规划及需求修读,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0学分。

 

      (2)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以2022级培养方案为例)

 

 

      (3)各学期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以2022级培养方案为例)

 

 

5. 师资队伍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是广东省重点学科、211、985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环境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3人。目前,师资队伍中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中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

      环境工程系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学科综合的优势,凝炼学科方向,形成了四个强势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各研究方向和团队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学科交叉性强,优势互补,形成了一只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学术活力旺盛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重大科技项目,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主持完成了河涌治理、垃圾渗出液处理、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恶臭有机废气生物治理等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完成多个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和多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咨询工作,为区域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环境工程系教师队伍成员曾获广东省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教学成果荣誉,多门专业基础课获批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特色课程等本科生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高质量本科生教学和培养提供了充分保障。

 

6. 教学条件

 

      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系依托博彩网站-博彩担保网-博彩评级网 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清洁生产技术中心、广东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废弃物3R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研平台,已配备包括拉曼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三重四极杆色谱质谱仪(GC-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粒径分布仪、BET比表面积分析仪、全自动微波消化系统、总有机碳分析仪、大型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等大型仪器设备和高规格实验室,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工程系与校外大型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及教学实践基地,包括“博彩网站-博彩担保网-博彩评级网 -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实习基地”、“中山大学-南岳树木园生态环境认知实践教学基地”、“中山大学-致胜土壤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教学基地”、“中山大学-江西威典产学研合作基地”、“深圳海上田园环境科学教学实习示范基地”等,并邀请企业相关人员为本科生做专业专题讲座,强化本科生的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

      此外,环境工程系还设有特色实习课程“卓越工程师创新实训”,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主动联系专业教师安排参与实验课题,帮助本科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培养本科生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工程研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